第(3/3)页 还有张卿你,也要提前准备好粮草,大军出征,粮草可是关键。” 说完之后,他又特意看向张浚。 “张卿,粮草没问题吧?” 听到刘禅的问话,张浚犹豫了一下之后才回道: “没问题。” 他犹豫的时间很短,但刘禅还是注意到了。 “张卿,朕要听实话。” “回官家,目前还有四二十万石的缺口,但臣一定会想办法的,官家不必为此忧心。” 但刘禅并未相信他的话。 没办法,前世的时候,相父每次北伐,最终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,粮草不继。 所以,他对于这个问题便格外的敏感。 “国库每年那么多的岁入,粮草怎么还会有缺口? 朕的钱呢? 你们告诉朕,朕的钱呢?” “回官家,是这样的,去年那一战我大宋收复了十几个州,一百多个县,国库的开支一下子大了不少。 再加上之后又出兵大理,李朝,粮草的消耗便大了一点儿。 而且,今年还有几十个县受灾,这各方面的开支便比平时更多了一点儿。 但是,官家真的不用为此忧心,臣会想办法的。” “你打算想什么办法?” 看了一眼赵鼎之后,张浚拱手说道: “臣想请官家恩准,加饷。” “不行!” 一听张浚的主意,刘禅想也没想,就断然拒绝。 当年相父可是教过他,对待百姓,一定要言而有信。 根据国家的不同情况,税收可以征的高,也可以征得低。 但是,一定要说多少就是多少。 既然朝廷定了税收的标准,那就一定不能随便的加,要不然,百姓就可能会和朝廷离心。 他虽然不聪明,但这些话可是一直记在心里,一个字不敢忘的。 一见刘禅拒绝的这么干脆,张浚有点儿急了。 “官家体恤百姓,实乃百姓之福。 但是,这一次粮草的缺口并不大,就算加饷也加不了多少,平均下来一户百姓也不过是几文钱而已,百姓们完全可以承受的。” “朕说了不行就是不行,别说是几文,就是一文也不行。 此事不必再提了,张卿还有其他的办法吗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