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西汉时期,流行的还是古体诗,没什么格律限制,大概押韵就行。 比如刘邦的《大风歌》,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 全诗就这三句。 凑合的押韵,凑合的平仄。 放到唐朝,这绝对是要被被喷的。 但汉朝人听过的优美诗歌少,所以还觉得《大风歌》挺好听的。 刘彻更是因为《大风歌》,所以才写的《秋风辞》。 老祖宗有的,我也得有。 这就是刘彻的想法。 从本质上讲,汉朝的诗歌就是窝窝头,属于最初级的精神食粮。 而唐代的诗歌,则是宫廷盛宴。 刘彻听惯了古体诗歌,陡然间听到这种格律讲究、意境优美的诗歌,顿时就被惊到了。 诗歌前期的风格非常清丽,以月为主体,以江海为场景,描绘出了一副幽美渺远的、恍惚迷离的春江月夜图。 到后期,诗歌又展现出了一种炯绝的宇宙意识。 当然,刘彻是不懂“宇宙”这个名词的。 他只是觉得后期意境深沉、寂寥、阔远。 让人非常宁静。 诗歌整体三十六句,每四句一换韵,融诗情、画意和哲理为一体。 想象奇特,用词自然纯和、韵律宛转悠扬。 一个字,绝! 这才应该是神仙才能做出来的诗歌! 刘彻对唐奇生出了强烈无比的崇敬之心。 只可惜,神仙的嗓音和音调实在是……一言难尽。 刘彻觉得唐奇吟诵出来都比唱出来要好。 绝美的诗词,和鬼哭狼嚎般的嗓音融合在一起,对听众来说,简直就是一种折磨。 等唐奇把上半段唱完,准备唱下半段的时候,刘彻赶紧开口道:“唐先生,这首诗歌是您自己做的吗?” 唐奇闻言楞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你是真傻了吗?这能是我做的诗歌?你小学课本上没学过这首吗?” 第(1/3)页